首页 > 首页 > 法律热点知识 > 诉讼

诉讼时效20年是否适用中断

来源: 无忧找律师  2021-11-26 10:26:13 阅读数:68

民事诉讼时效3年和20年的适用区别

3年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可以中断中止,是普通诉讼时效。

20年是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起算,不要求知道或应当知道,不适用中断中止。

诉讼时效是什么1年2年3年20年21年要怎么区分

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传承和创新、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既坚持已被社会实践和司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定,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在现行民法通则等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中国法院网

《民法总则》生效后,诉讼时效规定的变化点:

01诉讼时效期间的变化

《民法通则》中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普通纠纷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四种特殊情形的案件诉讼时效的期间为1年,包括:

1.身体受到伤害案件、

2.出售产品质量不合格案件、

3.延付或拒付租金案件、

4.寄存财物丢失或损害案件。

《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期间统一为3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02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变化

《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03诉讼时效延长条件的变化

《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总则》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04诉讼时效中止和恢复的变化

《民法通则》规定,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民法总则》规定,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诉讼时效中止事由消除后,剩余诉讼时效的计算;

诉讼时效中止情形发生在最后六个月,《民法总则》在此处无变化。

但对于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的恢复计算,此前规定是,“从中止诉讼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言下之意为,缺多少,补多少,最多六个月。

而《民法总则》第194条规定,“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也就是说,不论缺多少,一律补六个月。

05明确诉讼时效因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断后,重新起算的时间点

《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因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以下两则时效需特别注意,单列说明

01新增单列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方式

由于在过往现实中,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性”一知半解或遭受蒙蔽,受到性侵却浑然不知,也可能慑于侵害人淫威不敢声张,导致未能及时主张权利。等到成年后,再欲寻求司法救济,往往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总则》第191条正是针对以上情形,务求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在成年后有机会对之前所遭受的性侵害寻求司法救济,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这意味着,

受害人可以在18岁至21岁期间

,向法院主张权利,如果发生法定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情形等,该期间还可能延至21岁之后。

02明确规定哪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96条规定,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以及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均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也就是说,

以上请求权不会因为超过一定期间而丧失胜诉权。

文章来源:中国普法;综合山东高法、法务之家、许亮律师一文《研析|《民法总则》之“诉讼时效”的变化》

欢迎关注我们:广东成说律师事务所(hunyinls)

我们以科普心理和法律类的知识为主,帮助每个人更好地成长。

我们是华南地区首家专注于婚姻家事领域的律师事务所。

首创“法律+心理”支持案件处理,致力为每个家庭创造和谐与安定。

服务领域包括:家事调解、家事纠纷诉讼、私人法律顾问、家庭财富保护与传承等。

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能不能最长到20年

文章推荐:

法律咨询
导师推荐

更多律师 >

无忧找律师

法律百科律师在线在线提问注册会员

法律常识无忧找律网关于我们网站导航

©无忧找律师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反馈留言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43850号 m.51zlaw.com